傷寒雜病論【 卷 十四 】 辨咳嗽水飲黃汗歷節病脈證並治
39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方見前)
40 支飲,口不渴,作嘔者,或吐水者,小半夏湯主之。
【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41 腹滿,口舌乾燥,腸間有水氣者,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主之。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藶   大黃各一兩   
右四味,搗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42 膈間有水氣,嘔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茯苓四兩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43 病人臍下悸,吐涎沫而頭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 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白朮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   
右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方寸匙,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44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
45 風水其脈自浮,其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其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其證為喘。石水其脈自沉,其證腹滿不喘,當利其小便。黃汗其脈沉遲,其證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46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者為瀉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47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其人之目窠上微腫,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風水。
48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今反不痛,體重而酸,其人不渴,此為風水,汗出即愈;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為正水,其狀如腫,發汗則愈。然諸病此者,若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但當利其小便。
49 心水為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躁,陰腫。
首 頁 目 錄


本站仅供中医经方专业人士学习使用!  shzbl.com  联系QQ:872873   慎勿轻言医 !
© CopyRight 200-2023, 張仲景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