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 卷 七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中
79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讝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方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
四兩   
龍骨
一兩半   
黃芩
一兩半   
生薑
一兩半   
人參
一兩半    
桂枝
一兩半    
茯苓
一兩半   
半夏
二合半   
大黃
二兩   
牡蠣
一兩半   
大棗
六枚 劈  
鉛丹
一兩半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80
傷寒腹滿,讝語,寸口脈浮而緊,關上脈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81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不利,寸口脈浮而濇,關上弦急者,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82
太陽病二日,煩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讝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若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又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83
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讝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宜人參地黃龍骨牡蠣茯苓湯主之。
方
【人參地黃龍骨牡蠣茯苓湯方】
人參
三兩   
地黃
半斤   
龍骨
三兩   
牡蠣
四兩   
茯苓
四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84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藥加牡蠣龍骨救逆湯
主之。
方
【桂枝去芍藥加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
三兩   
甘草
二兩 炙  
生薑
三兩 切  
大棗
十二枚 劈  
牡蠣
五兩 熬  
龍骨
四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85
形似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讝語。弱而發熱脈浮者,解之,當汗出愈。
86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
87
脈浮、熱甚,反以火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唾血。
88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89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也。
90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首 頁
目 錄
本站仅供中医经方专业人士学习使用! 
shzbl.com
  联系QQ:872873   慎勿轻言医 !
© CopyRight 200-2023, 張仲景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