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 卷 七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中
方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
三兩   
甘草
三兩 炙  
附子
一枚 炮 去皮 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40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方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
四兩   
人參
二兩   
附子
一枚 生用 去皮 破八片  
甘草
二兩 炙  
乾薑
一兩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41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方見上卷)
42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
五苓散
主之。
方
【五苓散方】
豬苓
十八銖 去皮  
澤瀉
一兩六銖   
白朮
十八銖   
茯苓
十八銖   
桂枝
半兩   
右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43
太陽病,發汗已,脈浮弦,煩渴者,
五苓散
主之。(方見前)
44
傷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
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方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
二兩   
桂枝
二兩   
甘草
一兩 炙  
生薑
三兩 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45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五苓散
主之。(方見上)
46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試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所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也。
47
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48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49
發汗後及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乾薑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方
【梔子乾薑湯方】
梔子
十四枚 劈  
乾薑
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二服。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首 頁
目 錄
本站仅供中医经方专业人士学习使用! 
shzbl.com
  联系QQ:872873   慎勿轻言医 !
© CopyRight 200-2023, 張仲景 All Rights Reserved.